香港Web3大会观察:冷清现场与热门话题的反差

香港Web3盛会:主场人气下降,RWA成焦点,华人大佬聚会最吸睛

2025香港Web3嘉年华于4月6日至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这是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与HashKey Group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年度盛会。虽然官方通告称有近400位全球顶尖专家学者与行业领袖参与,展会面积较去年增加50%,但实际现场人气似乎不如预期。

多位与会者反映,整体人流比往年减少近一半,展位数量也从去年的150多家缩减至不到100家。相较于新加坡Token2049的300家展位,规模明显缩小。有人甚至戏称这是"最冷清的一次大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包括:市场低迷导致参会热情下降;此前2月举办的共识大会分散了部分关注度;行业整体缺乏热点和创新,参与者更关注价格而非技术。

香港Web3大会:主场人气骤减,RWA是热点,华人大佬聚会最吸睛

从展位情况来看,某交易平台的展台最为瞩目,也是人流的主要聚集地。其次是MEME类项目GMGN。在热点主题方面,Payfi仍然备受关注,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一领域有不少建树。上海数据交易所和博时基金等机构也设有展位,分别关注RWA和数字货币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热门的概念如DePin在主会场似乎失去了吸引力。某些公链项目在主会场的曝光度也不高,可能与币价表现有关。比特币生态相关内容则几乎无人问津。

从参会者构成来看,KOL成为主力,而风投机构则相对低调。这与上一轮牛市中风投机构的高调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主会场人气不旺,但周边活动依然热闹。超过100场的Side event包括各种游轮、夜场和派对活动,吸引了不少参与者。华人仍是香港大会的核心群体,海外参与者有所减少。

本次大会最引人注目的是华人行业大佬的聚会。在一场活动中,多位知名交易所创始人齐聚一堂,引发市场关注。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和互动成为热议话题。

香港Web3大会:主场人气骤减,RWA是热点,华人大佬聚会最吸睛

相比之下,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的处境则不太理想。在以太坊价格低迷的背景下,他的演讲似乎未能引起太多共鸣。有趣的是,某交易所创始人在现场似乎比Vitalik更受欢迎,反映出行业关注点的变化。

总的来说,从2023年的热潮到2024年的人山人海,再到今年的冷清,香港大会折射出行业的起伏。虽然目前面临挑战,但熊市也为优质项目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同时,传统金融与新兴领域的融合、监管的完善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香港的Web3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生态已初步成型。政策方面,香港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开放态度。政府已投入资金支持Web3生态建设,吸引了众多相关企业落户。香港金融科技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涵盖多个领域。

最新政策显示,香港证监会允许虚拟资产现货ETF在监管下参与链上质押活动,并放宽了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部分限制。虽然香港作为窗口的作用在当下可能有限,但长远来看,它仍是传统机构进入Web3领域的理想选择。

香港Web3大会:主场人气骤减,RWA是热点,华人大佬聚会最吸睛

在此陀螺财经也附上X上部分参会者的小作文,让大家一窥当前周期行业人士的看法,由于篇幅原因有删减,可去X查看原文。

AB Kuai.Dong@_FORAB

1.这应该是参加最冷的一次香港大会了,做展会的朋友们,普遍抱怨今年招商难,媒体的朋友们则抱怨,项目方的单子越来越少了。

2.不少从大所出来的同行,今年或多或少,都有点想回交易所上班了,虽然工资固定,也比较螺丝钉,但胜在有人发工资+ 大平台说出去有面子,再次印证了牛市想折腾,熊市想上班的说法。

3.早几年完成发币的项目方们,正在琢磨趁这波熊市,做点什么,这样下个牛市,又可以发币了,而最近发币的老哥们,基本愁到不行,仿佛做什么都是错的。

4.今年VC 同行们,普遍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比如之前投的项目,估值给的都太高了,这波被市场出清的有点厉害,但后续遇到很多新的项目,则估值又都非常便宜。

5.CZ 和 Vitalik 同时出现的活动,没想到 CZ 比 V 神更受欢迎,搞得大家涌着跟 CZ 合影的时候,CZ 吐槽你们也去找找 Vitalik 吧。

6.去年大家还在对以太坊是否出现问题,争论不休时,今年似乎有彻底的共识了,无论是Vitalik 出现的现场,还是私下的场合,到处都是质问和议论声。

7.问了几家做市商和机构,这波都是看ETH 到 800 以下的居多,主要押注循环贷和 ICO 那波人的恐慌离场,不过 22 年 6 月大家也是这么看的,最后就触碰了下 880。

8.今年欧美白人老外,来参会的,明显要少很多,哪怕是技术场,老外的比例都少了,2 年前大家对香港故事还非常 Fomo,都愿意专门从远处前来,今年似乎没有了那时候的热潮。

9.这次遇到不少做撸毛的老哥,某种程度上,一些老哥确实因撸毛,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去年底到今年初这波发币季,女巫虽埋了一些工作室,但也造富了一批人。

10.虽然大家对香港合规的推进,依然有些难评,但香港已经成为了一个有趣的加密交流中心,暗流涌动,不少回不去的项目方们,普遍从新加坡前来,而炒币老哥们,普遍从内地过来,彼此间产生出了很多有趣的摩擦和碰撞。

11.一些中文头部博主,在行业的布局,不光有币圈,也涉及潮牌、医美、港股上市公司等,逐渐形成了很规模的产业网,这点跟欧美的经纪投资公司,越来越像了。

DeFi Teddy@DeFiTeddy2020

只讲叙事的VC币将无法支撑高估值;Meme币长期存在,但是红利正在消失;项目回归到基本面和PMF(产品市场契合度);RWA正在缓慢崛起;AI X Crypto正在寻找PMF,或有1天爆发;未来项目有IPO和TGE两种退出方式。

VC:投不动了,出手比较少,主要管退出和二级,勉强在看AI;

项目方:原来的路走不通了,疯狂pivot,最关心的词是Runway;

投研KOL:市场不想看内容,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奶啥。

ZTZZ ฿@ZTZZBTC

KOL:这一届KOL的质量,远远不如2017-2018的KOL。现在想想,1718的KOL输出的干货,搞事的动力,甚至是眼光的长远,放在互联网里也是顶级的那一批。

项目方:果然烈火见真金,熊市里开始有有意思的项目和团队出现了。但下一轮的热点在哪里,还不是很明确。加上不少VC亏掉了裤子,所以现在大家都处于谨慎投资的状态。如果你是新创业的项目方,不要放弃思考,也不要停止努力。这一轮进圈做项目的人,大多数都是有优秀学历的人,身上的共性很明显。币圈的草莽英雄的确是变少了。有的项目还活着,但已经死了。太多项目方老板在急切的寻求退出路径。

链上交易所这个赛道,的的确确是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的。应该不会是什么BOT机器人。这个产品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样的,我们尚不清楚,但这个东西真正出现的瞬间,就会如同超新星爆发,给CEX交易所的霸权带来冲击和挑战。

cryptoHowe.hl | 0xU@0xcryptoHowe

大会质量和氛围相比去年不及五分之一印象中去年的会场新项目方还是挺多的,甚至连Meme 项目方都买了展台。今年扫了眼基本都是些大 Infra、技术服务提供商。肉眼可见的大家没什么钱了。这次来了挺多新人,老人们来的并不多,同时这次的KOL 含量很高。项目方和 VC 都少了很多。

打狗工具赛道仍然很火热最近聊到了好几家新出来的打狗工具,但整体功能和UI 其实都大同小异,甚至连一些大机构本着宁可赌错也不放过的心态开始自己下场做这类工具,间接说明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之后Meme 还是有继续爆发的可能性。但现在做工具类产品timing并不好,且难以做出差异化,基本都是靠早期占据生态位、中后期各类营销推广以及团队自身人脉资源。Meme赛道性价比最高依然是赌场 > 工具设施 > 盘子 。

RWA 和 AI 是大家讨论最多的两个话题。RWA 其实是我没想到的,原以为大家会说一些 Meme AI 之类的 Alpha。总的来说 RWA 这个赛道基本难以证伪,但其本质跟 Crypto 的关系不大 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是传统老钱们在寻求的一种既能满足合规要求又能更快更简单融钱的新方向。业务向以 toB toG 为主,散户们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参与的方式。

问了一圈大家对市场的预期,基本都看6 月过后,但个人认为 6 月确实是快了点,下半年的确定性可能会更大一些,保持耐心。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FlatlineTradervip
· 07-17 07:31
熊市的热度都用完了 大资金都去Token玩了
回复0
RektDetectivevip
· 07-17 07:31
走数据会骗人都说冷清? 实地考察才是真的
回复0
MissingSatsvip
· 07-17 07:30
也就几个大佬来混个脸熟
回复0
叹息出纳员vip
· 07-17 07:14
可惜 狗熊市都去找打工仔啦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