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這段話的核心,是把投資決策的“門檻”,和對未來的“預判”綁在了一起。
簡單說,機會成本就是“你選了A,就不得不放棄的B的收益”。所以做投資時,你能接受的最低回報率,其實藏着你對“未來可能遇到的B”的猜測。
就像巴菲特覺得,未來大概率還能遇到回報率超10%的好機會。這時候,如果現在手裏有個8%回報的項目,他就不願意投——因爲投了這個,萬一未來真的出現15%的機會,手裏的錢被佔住了,就等於虧了7%的潛在收益(15%-8%)。所以他給自己設的“門檻”是10%,本質是怕錯過未來更好的選項。
但如果情況變了呢?比如明確知道,未來市場利率長期維持在1%,意味着其他投資機會的回報率大概率也高不到哪去。這時候,“放棄未來機會”的成本變低了——就算現在投個5%回報的項目,未來可能也遇不到比這更好的,機會成本幾乎可以忽略。那之前設的10%門檻,自然就該往下調。
所以說白了,投資時我們心裏那道“不能低於多少回報才出手”的線,從來不是死的。它更像個動態的標尺:對未來機會越樂觀(覺得以後有高回報等着),標尺就抬得越高;對未來機會越謹慎(覺得以後沒什麼好選項),標尺就放得越低。
這本質上是在用對“明天”的想象,給“今天”的選擇劃邊界。 #PI# #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