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Rug Pull骗局肆虐 超700万投资者损失5000亿美元
加密货币世界中的"抽地毯式欺诈":一场工业化的骗局
近日,一种名为Aura(AURA)的加密货币价格在短短几小时内飙升800%,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一些业内分析师警告,这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这种被称为"抽地毯式欺诈"(Rug Pull)的犯罪手法,正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席卷整个加密货币领域。
庞大规模的欺诈行为
通过对多个公链的智能合约进行分析,研究数据显示,超过30万个代币曾发生不同程度的Rug Pull事件。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数百个"陷阱代币"被部署到网络中。在以太坊网络上,有超过26万个独立地址活跃于创建和推广欺诈性代币。
尽管单个诈骗项目的平均获利约为165万美元,但由于其庞大的基数,总体非法所得高达5020亿美元。这一惊人数字凸显了该问题的严重性。
不同区块链网络上的Rug Pull情况也各不相同。例如,某链上记录了530起Rug Pull事件,总利润达1万多美元,涉及7680个代币和4640个欺诈性部署者。另一个新兴区块链网络虽然数据量较小,但已有4个合约被完全抽干流动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累计已有超过705万投资者成为了Rug Pull骗局的直接受害者,这意味着数百万个体和家庭的财富在这些陷阱中化为乌有。
Rug Pull的类型和特征
硬Rug Pull:彻底洗劫
硬Rug Pull是一种极其恶劣的欺诈行为,诈骗者通过预先设置恶意代码或漏洞,一次性抽走项目的全部流动性。一些臭名昭著的案例显示,这类操作可能导致代币价格瞬间归零,投资者血本无归。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诈骗团伙表现出高度的专业化和跨链操作能力。他们在多个区块链网络上活动,利用不同链的特性进行犯罪并规避追踪。一些地址甚至表现出极高的犯罪频率,关联了数十个Rug Pull代币和被抽干的流动性池。
大多数硬Rug Pull的代币生命周期极短,有些甚至在上线当天就完成诈骗,不给投资者任何反应和退出的时间。
软Rug Pull:温水煮青蛙
相比硬Rug Pull的暴力手段,软Rug Pull更为隐蔽和阴险。这种方式通常只抽走约50%的流动性,制造一种"缓慢下跌"或"项目方暂时调整"的假象。诈骗者可能编造各种理由,如"迁移合约"、"升级系统"等,误导投资者。
虽然软Rug Pull的单次杀伤力看似不如硬Rug Pull,但由于其隐蔽性,可能波及范围更广,且对市场信心构成更长期的、慢性的侵蚀。
Rug Pull的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2023年是Rug Pull代币部署量的高峰期,仅在以太坊网络上就部署了超过12.5万个欺诈代币,占五年总量的42.3%。然而,2024年的部署量出现了显著下降,同比减少了45%。
值得注意的是,欺诈合约的平均生命周期从2021年的356天急剧缩短至2025年的仅3.8天。这一趋势表明,诈骗者正在不断调整策略,使得风险识别和防范变得更加困难。
防范建议
面对如此规模的欺诈行为,投资者需要提高警惕,了解Rug Pull的常见手法:
在投资前,查看合约是否开源、是否经过知名审计机构审计、团队背景是否可验证、流动性锁仓情况等应成为必备步骤。
结语
Rug Pull的数据触目惊心:数十万欺诈代币、数十万诈骗部署者、数万亿美元的非法所得、超过七百万受害者。这不仅仅是个别投资失败案例的叠加,而是对整个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行业信任基础的系统性攻击。揭露Rug Pull的真相,不仅是为了警示风险,更是为了推动行业建立更完善的监管体系,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