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MBG任务挑战# 发帖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想要瓜分1,000枚MBG?现在就来参与,展示你的洞察与实操,成为MBG推广达人!
💰️ 本期将评选出20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可轻松获得50枚MBG!
如何参与:
1️⃣ 调研MBG项目
对MBG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MBG相关活动(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现货交易),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现货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MBG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下列活动链接):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质押ETH、MBG即可免费瓜分112,500 MBG,每小时领取奖励!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过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请好友注册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链下人身安全成为加密资产持有者面临的新威胁
链下风险:区块链世界的"暗影"
在区块链领域,我们常常关注智能合约漏洞、链上攻击等技术层面的威胁,但近期的一系列事件提醒我们,链下的人身安全风险正在成为不容忽视的新挑战。
去年,一位加密货币富豪遭遇了一起惊心动魄的绑架未遂案。攻击者通过GPS定位、伪造证件等手段追踪目标,试图在其回家时强行控制。幸运的是,受害者奋力反抗才得以脱身。这一事件揭示了针对加密资产持有者的现实威胁正在增加。
随着加密资产价值不断攀升,这类以获取私钥或资产为目的的暴力事件愈发频繁。本文将深入分析这种被称为"扳手攻击"的犯罪手法,回顾典型案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建议。
扳手攻击的本质
"扳手攻击"这一说法源自一则网络漫画,暗示即便有最强大的技术防护,攻击者也可能通过简单的暴力手段迫使受害者交出密码。这种攻击不依赖技术漏洞,而是直接威胁受害者的人身安全。
案例回顾
今年以来,多起针对加密用户的绑架案件引发关注:
一位加密货币富豪的父亲遭绑架,犯罪分子残忍切断其手指以施压家属支付赎金。
某硬件钱包公司创始人及其妻子在家中遭武装袭击,同样遭受肢体伤害。
一名意大利投资者被囚禁三周,遭受电锯、电击等酷刑,被迫交出钱包私钥。
某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创始人的女儿和孙子险些在街头被绑架。
这些案件表明,相比复杂的链上攻击,线下暴力威胁更为直接高效。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犯罪嫌疑人年龄较轻,具备基本的加密货币知识。
除了暴力事件,还存在一些"非暴力胁迫"案例,如攻击者通过掌握受害者隐私信息进行威胁。虽然未造成直接伤害,但已触及人身安全边界。
需要强调的是,已披露案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许多受害者因担心报复或身份暴露等原因选择沉默,使得链下攻击的真实规模难以评估。
犯罪链条分析
根据剑桥大学的研究及多起典型案件,扳手攻击的犯罪链条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信息锁定:攻击者从链上交易、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目标信息,评估资产规模。
现实定位:通过社交工程、公开数据反查等手段获取目标现实身份及行踪信息。
暴力威胁:控制目标后,通过身体伤害、亲属威胁等手段迫使交出私钥或资产。
资金转移:获取私钥后,迅速转移资产,利用混币器等手段掩盖资金来源。
部分攻击者具备区块链技术背景,会采取复杂的链上操作规避追踪。
应对措施
面对扳手攻击,传统的多签钱包等技术手段并不实用。更稳妥的策略是"有得给,且损失可控":
设置诱导钱包:准备一个仅存少量资产的账户,用于应急。
家庭安全管理:制定家庭应急预案,设置安全暗号。
避免身份暴露:谨慎管理社交媒体信息,避免在现实生活中透露资产状况。
最有效的防护,是不让自己成为明显的攻击目标。
结语
随着加密行业发展,KYC和AML制度在防控非法资金流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尤其是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方面仍面临挑战。建议引入动态风险识别系统,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收集,同时加强平台自身的数据安全能力建设,全面评估敏感数据的暴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