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虚拟货币案件跨省执法趋势及影响分析
虚拟货币领域的跨地区执法趋势及其影响
近年来,在某些法律领域出现了一种被称为"远洋捕捞"的现象,这种做法在虚拟货币相关案件中也有体现。一些地方司法机关进行跨省执法,其动机往往不仅仅是打击犯罪和维护法律,还可能包含创收的目的。
在虚拟货币领域,刑事案件占据主导地位。从刑事辩护的角度来看,这类案件在立案、管辖权、涉案财物处理等程序方面,以及犯罪构成、罪名界定等实体问题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
由于国内对虚拟货币采取严格监管政策,一些基层司法机关可能会将虚拟货币活动与违法犯罪直接联系起来。加上虚拟货币领域中部分参与者的高收入,这两个因素的结合导致司法机关对虚拟货币相关案件的打击力度不亚于传统经济犯罪。
然而,今年3月以来,有迹象表明这种"远洋捕捞"现象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据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跨省办理涉企犯罪案件的新规定,对此类案件的管辖权做出了更严格的限制。这一政策变化在虚拟货币领域也产生了明显影响。
在虚拟货币相关案件中,常见的罪名包括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开设赌场罪,非法经营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此外,诈骗罪、盗窃罪和计算机相关犯罪也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虚拟货币相关犯罪通常被归类为网络犯罪,而网络犯罪的管辖范围相当广泛。根据现行规定,网络犯罪不仅包括传统的计算机犯罪,还涵盖了与网络相关的各类违法行为,以及通过网络实施的诈骗、赌博等犯罪。
在立案管辖方面,除了犯罪发生地,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网络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服务提供者所在地、被侵害系统所在地,甚至被害人所在地和财产损失地等都可能成为立案管辖的依据。这种广泛的管辖权范围使得跨地区执法变得更加容易。
尽管新的规定对涉企犯罪的跨省办案做出了限制,但许多虚拟货币相关案件并不涉及正规企业,而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这意味着,即使有新规定的出台,虚拟货币领域的"远洋捕捞"现象可能仍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消除。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虚拟货币行业自2017年以来一直面临监管压力。在Web3领域,"币圈"和"链圈"的争议仍在持续。即使是向金融开放著称的新加坡,也将在今年6月底实施新的Web3政策,主要影响虚拟货币领域。
虚拟货币天生具有去中心化的特性,这与中心化的监管体系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在可预见的未来,监管机构和虚拟货币支持者之间可能需要学会像刺猬一样相处,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安全距离,以实现共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