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MiCA监管差异引争议 马耳他快速审批引发欧盟担忧
欧盟加密监管新动向: MiCA实施引发争议
欧盟市场在加密资产条例(MiCA)生效后出现新动向。马耳他凭借其快速审批机制吸引了多家加密货币交易所,但这一做法也引发了监管质疑。
马耳他作为人口仅50万的南欧小国,正成为加密企业布局欧洲的热门选择。MiCA生效后短短数周内,该国已向多家知名交易所发放了牌照,持牌机构可在欧洲经济区30国自由运营。最近,又有交易所加入了马耳他牌照申请的队伍。
然而,马耳他快速落实MiCA也引发了争议。尽管CASP规则旨在统一欧洲标准,各国在审批过程中仍有自主裁量权。业内人士质疑马耳他的尽职调查是否充分,审批速度是否过快。
马耳他2018年推出的《虚拟金融资产法案》(VFA)为其顺利过渡到MiCA体系奠定了基础。该框架被官方认定为"与MiCA基本等效"。根据规定,2024年12月30日前持有VFA牌照的企业可享受MiCA快速通道及预授权资格。监管机构表示,成熟的本土制度可使现有企业获得审批加速。
马耳他快速适应监管变革的能力虽为企业提供了便利,但也引发了对其监管实质的质疑。有专家指出,小型司法管辖区确实能更快适应监管变化,但质疑快速审批是否配备了相应的执法能力。他们强调,持续的监管机制和专业的加密执法团队才是关键。
另一方面,当地加密从业者认为,马耳他对数字资产监管的熟悉程度是其核心竞争力。一位律师指出,企业需要专业连贯的监管,而新实施MiCA的国家未必具备这种能力。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对马耳他的做法持批评态度。一家波兰交易所的CEO直言,MiCA审批不应像点快餐般随意,某交易所四天获批的案例恰恰说明了问题所在。
尽管存在争议,多家知名交易所仍选择通过马耳他快速审批获得MiCA预授权。然而,这些企业也面临着合规挑战。例如,一家交易所在获得预授权后不久就因无证经营等问题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并因违反反洗钱规定被马耳他监管机构罚款。
马耳他监管机构回应称,他们采用风险导向的审批原则,强调基于当时信息进行审慎评估,平衡效率与风险。相关企业则表示,他们在马耳他已有多年运营历史,申请MiCA时已持有VFA牌照。
法国等国家对马耳他的做法表示担忧。法国监管机构警告MiCA审批存在"快餐式"放行风险,呼吁加强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的协调,防止企业选择最宽松的审批地。
MiCA授权流程的透明度问题也引发关注。各成员国的审批标准差异显著,尽管ESMA与欧洲银行管理局(EBA)设立了协调机制,但实际执行仍不统一。这种监管差异导致企业选择倾向明显:法国仅批准了3家CASP,而其严格标准也导致一些企业放弃了法国市场。
欧盟监管机构正对马耳他展开审查。据报道,在一起黑客攻击事件后,多国监管机构敦促ESMA调查某交易所并审查马耳他的审批程序。ESMA已对某监管宽松的成员国启动"同行评议"。
这一系列争议反映了欧盟实施MiCA面临的根本矛盾:如何在监管集中化与成员国自主权之间取得平衡。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关键问题在于欧盟是选择联邦制集中决策以抗衡中美,还是保持去中心化尊重各国专业优势。
加密企业面临各国MiCA执行标准不一的困扰。一些企业在获得某些国家牌照时特意强调这是"立即生效的正式牌照",暗示了对牌照等效性的质疑。
除监管争议外,马耳他还因"投资入籍计划"与欧盟委员会产生司法对抗。欧洲最高法院最近裁定,该国向投资者出售欧盟公民身份的"黄金签证"计划违法。欧盟委员会指该计划为洗钱、逃税和腐败敞开了大门。
尽管"黄金签证"与加密监管无直接关联,但马耳他吸引富豪与加密巨头的模式存在相似性。有专家指出,欧洲监管体系存在套利空间,企业可能会选择监管较为宽松的地区。这反映出欧盟尚未为正规交易机构建立有效的统一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