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對手?我有話說!」Gate廣場挑戰賽——秀操作贏$2,000,百萬流量加持!
你是下一個明星交易員嗎?
想讓自己的名字閃耀廣場熱搜?想吸引數萬追隨者?百萬流量已就位,就等你來承接!
🎉 雙重豪禮,贏家通喫!
1️⃣ 曬單排行榜獎勵
收益率排名前10的用戶,瓜分 $1,500合約體驗券!巔峯對決等你來戰!
2️⃣ 曬單幸運獎
隨機抽取10位用戶,每人贈送 $50跟單包賠券!即使不是大神,也有機會躺贏!
🎮 參與方式超簡單!
✅ 在 Gate廣場 曬出你的交易戰績,並成爲帶單員!
✨ 發帖要求:
內容必須原創,並帶上 #CopyTrading# 或 #跟单# 標籤
附上 收益率截圖 或 交易卡片,並分享你的 獨家交易心得
嚴禁AI生成虛假交易,一經發現取消資格
觀點犀利、邏輯清晰,乾貨越多越吸粉!
⏰ 活動截止:8月15日 10:00(UTC+8)
【立即發帖】 展現你的王者操作,承接百萬流量,成爲下一個交易傳奇!
💬 還在等什麼?Gate廣場,等你來戰! 💪
軟體製造商 Figma 首次公開發行(IPO)後飆升 250%:設計寵兒如何成為平台強者?
軟體製造商 Figma 近日首次公開發行(IPO)後,股價飆升 250%,市值高達 563 億美元,遠超其被遺棄的 200 億美元估值。Adobe 交易因監管阻力而告吹,現在看來,Adobe 似乎躲過了一劫。Figma 投資者反而給了它溢價,這體現了其強勁的發展勢頭:2025 年第一季營收年增 46%,調整後毛利率接近 92%。相較之下,Figma 的獲利能力堪比軟體產業的巨頭,為 Figma 提供了大幅再投資的空間。這場旋風的核心人物是 Figma 32 歲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 Dylan Field。他持有的股票目前價值約 60 億美元,凸顯了他在公司崛起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一、Figma IPO 的驚人表現:市場追捧的設計寵兒
此次 IPO 本身就備受追捧。超額認購超過 40 倍,超過一半的訂單尚未完成,這預示著市場一片喧囂,淹沒了任何謹慎的低語。Figma 售出了 1247 萬股,而 Index Ventures、Greylock Partners 和 Kleiner Perkins 等早期支持者則售出了 2446 萬股。Figma 的定價——最初定在 30 美元至 32 美元之間,之後略有上漲——在市場競價飆升的情況下,定價顯得較為保守。
二、Dylan Field:掌舵的遠見卓識者
菲爾德的故事是典型的矽谷故事。他為了獲得泰爾獎學金而放棄了布朗大學,並與艾文華萊士合作,於 2012 年創立了 Figma。他們對雲端協作設計平台的押注最終獲得了回報,許多公司紛紛湧向其基於瀏覽器的介面。
菲爾德上個月剛簽署的「登月計畫」薪資方案也引人注目。這項為期 10 年的薪酬方案將在 Figma 60 天平均股價達到 60 美元時開始兌現——目前股價已達 115.50 美元,距離 130 美元的最高目標似乎遙不可及。菲爾德持有每股 15 票的 B 類股票,因此保留了 74.1% 的投票權,鞏固了他對 Figma 未來的控制。
「這並非最終目標,」菲爾德告訴彭博社。 「我們必須繼續衝刺。公開市場不能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對他來說,IPO 是一個「重要的品牌時刻」——一個聚焦設計在科技領域關鍵作用的機會。
三、從設計寵兒到平台強者:業務拓展與人工智慧佈局
Figma 的旗艦產品是一款用於製作網頁和行動介面的工具,以其即時協作功能贏得了設計師的青睞。但該公司並未止步於此。近年來,它不斷拓展業務範圍,推出了 Dev Mode(於 2023 年推出,旨在連接設計師和開發者),以及 Figma Make(一項由人工智慧驅動的功能,可將自然語言提示轉化為原型)。這不僅是擴張,更是力求成為從產品經理到行銷人員等各個職場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財務數據印證了這項雄心壯志。第一季營收年增 46%,達到 2.28 億美元,淨利為 4,490 萬美元。儘管由於營運成本上升,2024 年淨虧損 7.32 億美元,這一成長動能減弱,但仍凸顯了這家公司擴張速度之快。其訂閱模式——根據用戶和座位類型收費——與「軟體即服務」的策略類似,但 Figma 的執行力使其脫穎而出。
人工智慧是下一個前沿陣地。面對 Lovable 和 Bolt 等競爭對手的緊追,Figma 正在加倍投入。「我們在探索人工智慧產品和體驗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Field 說。紅杉資本的 Andrew Reed 是 Figma 的董事會成員,他認為 Figma 將發展成為一個通用的協作平台——這個願景將在其不斷擴大的用戶群的支持下實現。
四、IPO 的強心劑與未來之路
Figma 的成功影響深遠。今年,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總額已達 210 億美元,略高於 2024 年同期的 202 億美元。該公司採用的拍賣式認購流程——投資者自行決定價格和數量——助推了這股熱潮,為未來的上市提供了潛在的藍圖。對於急於擺脫疫情後沉寂的 IPO 市場來說,這無疑是一絲曙光。
菲爾德的目光早已投向別處。他誓言要「大規模」地進行併購,瞄準符合 Figma 文化和使命的團隊和資產。「市場上有很多東西可以增強我們的產品設計和開發,」他說。憑藉 IPO 的收益和高昂的估值,Figma 擁有強大的火力來扮演整合者的角色。
結語:
Figma 的首次亮相是其遠見卓識和時機把握的勝利,但公開市場瞬息萬變。如何在成長與強勁獲利之間取得平衡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它還要抵禦人工智慧新貴的衝擊並著眼於收購的情況下。不過,目前,人們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 Field 和他的團隊身上。這不僅是 Figma 的勝利,更是一個訊號,顯示塑造我們數位世界的工具終於得到了應有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