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川普關稅重創美國家庭!寶潔率先漲價5%,百億成本終將轉嫁消費者
美國總統川普的進口關稅政策正對美國消費者產生實質性衝擊。隨着寶潔(P&G)宣布下周起對美國市場約25%的產品提價5%,更多日常消費品價格漲已箭在弦上。盡管美股大盤受科技股推動漲,但必需消費品巨頭寶潔、雀巢、金佰利股價自4月“解放日”關稅宣布後暴跌7%-20%,顯著跑輸大盤。零售商與制造商普遍警告,若不將激增的進口成本轉嫁,利潤將遭嚴重侵蝕。據路透測算,7月中下旬企業新增關稅成本或達71-83億美元,經濟學家預警庫存耗盡後(2025年底或2026年初),通脹壓力將全面顯現。
巨頭預警:寶潔打響漲價第一槍 美國消費者已開始承受川普總統進口關稅政策帶來的直接壓力。路透社報道稱,擁有幫寶適紙尿褲、汰漬洗衣液等知名品牌的消費品巨頭寶潔公司(P&G)本週二向沃爾瑪等大型零售商發出備忘錄,明確表示將從下周起對美國市場約25%的產品提價約5%。這爲2025年美國消費市場描繪了一幅嚴峻圖景。
企業困境:轉嫁成本成唯一選擇 過去數月,零售商和制造商持續警告,針對外國商品的新關稅將擠壓其利潤空間,除非將成本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寶潔在備忘錄中直言不諱地指出,關稅是此次漲價的核心驅動因素。
股價分化:必需消費品板塊顯著跑輸大盤 盡管美股主要指數(尤其是受科技股推動)大幅漲,許多必需消費品公司股價卻表現低迷。自4月2日“解放日”關稅政策宣布以來:
消費降級:消費者轉向平價替代品 食品和飲料制造商業績疲軟,反映出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正避開昂貴的知名品牌。雀巢最近觀察到,北美消費者在結帳時仍不願支付額外費用。任何進一步的價格漲都可能加劇投資者的擔憂:這些家喻戶曉的大品牌將如何平衡成本敏感型消費者與不斷攀升的進口成本?
零售巨頭難逃漲價壓力 “你將看到沃爾瑪、亞馬遜和百思買等公司被迫將價格漲轉嫁給消費者,”美敦力前首席執行官、哈佛商學院研究員比爾·喬治表示。他進一步警告:“普通民衆還未看到關稅增加帶來的全面影響,而且情況還會變得更糟。”
百億關稅成本壓頂,企業各顯神通 路透社關稅追蹤器估算,在7月16日至25日期間,美國企業今年可能集體承擔約71億至83億美元的額外關稅成本。
奢侈品與普通商品的關稅轉嫁差異 並非所有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價格阻力:
全球關稅矩陣成型,美國家庭變相減收 根據現行安排: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數據顯示,這些措施已將美國的平均進口關稅推高至18.2%,達到一個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
政府收入激增,民衆荷包縮水 美國政府堅稱,額外關稅收入將爲聯邦金庫注入“數萬億美元”。今年迄今的關稅收入已比2024年同期高出數百億美元。然而現實是,進口商在邊境支付關稅後,會通過分銷網絡層層傳導,最終由零售商和消費者承擔這些新增成本。
耶魯大學研究人員計算,這些關稅已導致美國消費者價格漲近1.8%,相當於每戶家庭有效收入減少了約2,400美元。隨着6月通脹抬頭,此前保持價格穩定的公司現在也紛紛發出廣泛漲價的信號。
結語: 川普關稅政策的成本傳導鏈條正清晰顯現,從寶潔的率先提價到必需消費品板塊的股價暴跌,無不預示着美國家庭即將迎來更嚴峻的通脹考驗。盡管部分奢侈品憑藉其消費羣體特性暫時免疫,但涉及民生的大衆消費品漲價潮恐難避免。經濟學家對庫存耗盡後通脹壓力集中釋放的預警,疊加政府考慮發放“關稅返利支票”的政治操作,凸顯了政策對普通民衆生活的深遠影響及潛在的政治風險。未來數月,美國消費者的錢包將持續承受壓力,企業如何平衡成本與市場需求將成爲關鍵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