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DePIN項目困境:從熱潮到硬件騙局的警示
DePIN項目的興衰:從炒作到現實的艱難之路
Web3世界似乎總在重復一個模式:經濟激勵加上場景包裝。在上一輪熱潮中,GameFi概念大行其道,打遊戲和跑步都能獲得代幣成爲熱門話題。然而,這些項目雖一度風光,卻未能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最終難逃衰落的命運。
如今,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概念應運而生,再次引發Web3圈的熱議。它不僅強調"用即可挖",更擴展到"萬物皆可DePIN":充電、通話、安裝插座、開車、看廣告,甚至喝水都能獲得代幣獎勵。這種模式看似比GameFi更貼近現實,畢竟電力、通信、交通等領域似乎更具實際價值。
然而,深入觀察這些項目的落地情況和經濟模型,我們發現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大多數DePIN設備供應商來自深圳華強北,這些設備的售價往往是批發價的30-50倍。幾乎所有硬件投資者都遭受了巨大損失,而購買的DePIN代幣也難以反彈,投資者只能眼睜睜看着資產縮水,等待可能永遠不會到來的"生態落地"和"下一輪空投"。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基礎設施創新,不如說是一場披着新外衣的硬件騙局。
項目案例:投資者的血淚教訓
Helium:從一機難求到無人問津
Helium曾是DePIN領域的明星項目,其Helium Hotspot設備構建了一個去中心化的LoRaWAN網路。項目後來還與大型電信公司合作推出移動通信服務,以低價套餐吸引了大量用戶。
然而,Helium設備的故事卻成爲了"韭菜收割"的典型案例:曾經幾十美元的熱點礦機,被炒到2500美元一臺,聲稱三天就能回本。但現實是殘酷的:由於國內節點被官方封殺,中國區投資者全軍覆沒,礦機成爲廢鐵,幣價暴跌,投資者血本無歸。曾經"挖礦即財富自由"的美夢,如今已經破滅。
Hivemapper:高價攝像頭"挖礦"難以回本
Hivemapper推出售價549美元的行車記錄儀,聲稱用戶可以在行車過程中上傳地理數據獲得代幣獎勵。這種"開車得幣"的模式看似比傳統挖礦更易上手,但實際存在諸多問題:
雖然Hivemapper通過硬件銷售創收超過六千萬美元,但這更多反映的是"賣設備"的收入,而非DePIN經濟模型的健康表現。
Jambo:非洲市場的Web3手機神話
Jambo以"DePIN + Web3錢包"的組合在非洲市場大獲成功,售價僅99美元的手機已售出超過40萬臺,並激活了超過123萬個錢包地址。這背後並非源於投資者對項目的信心,而是借助某知名代幣暴漲和生態快速發展的東風,實現了一場明目張膽的"營銷行爲"。
手機預裝dApp,用戶可賺取JAMBO代幣,但代幣的流通性和價值仍然存疑。數據銷售閉環難以實現,缺乏大型數據買家,手機生態難以支撐Web3用戶的長期使用需求。
Ordz Game:復古掌機的Web3變種
Ordz Game主打"玩賺"模式加上硬件掌機BitBoy,預售設備以0.01 BTC的價格迅速售罄,普通版也已銷售2000多臺。
然而,這個項目存在以下問題:
項目難以實現玩家長期留存和持續收益。它承諾的空投可能是虛幻的,但投資者損失的資金卻是實實在在的。
TON手機:昂貴的"老年機"體驗
在某知名即時通訊平台和相關區塊鏈項目火熱時期,TON手機應運而生。售價接近500美元,銷量不低,但卻被用戶評價爲"老年機質感"。配置平平,僅有6G內存、128G存儲,運行安卓14系統。雖然附贈手機殼並宣稱有"空投預期",但實際情況是:
購買者是爲了"未來空投希望",但這個希望似乎缺乏實現的基礎。
Starpower:難以理解的高價插頭
Starpower宣稱是某知名公鏈生態下的智能電力DePIN項目,銷售智能插座、車載充電器、電池等硬件,得到了多家機構支持。據稱將在第二季度發行代幣,一個插頭售價100美元,而同款產品在電商平台上僅需91元。
項目公司成立時間短,技術不透明,生態激勵模式尚未明確,完全靠"講故事"來銷售設備。
回顧早期DePIN項目的"礦機期貨騙局"歷史,再看Starpower的發展路線圖,不難發現兩者驚人的相似之處。
DePIN項目的困境與反思
DePIN本質上是Web3"經濟激勵模型"在現實世界的延伸嘗試。理論上,它具有無限可能:
可以將現實基礎設施(如通信、電力、地圖、設備)去中心化,構建大規模用戶網路效應,通過代幣設計實現公平激勵與透明治理。
然而,當前階段,真正落地的DePIN項目,絕大多數靠"賣硬件"來收割散戶:帶硬件屬性的代幣模型普遍是"空氣+泡沫"的結合體,所謂"生態賦能"往往依靠意見領袖包裝、概念炒作、空投預期來吸引新用戶。項目方多數來自硬件供應鏈,靠"供應鏈 + 暴利定價"賺取設備收入,而非真正建設網路。
真正成功的DePIN項目需要強大的供需模型設計、透明且持續的激勵機制,以及對硬件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深入理解。當前DePIN市場最大的泡沫在於:大部分項目並非在解決現實問題,而是包裝概念收割用戶。當硬件變成"期貨"形式的炒作工具,當設備代幣淪爲毫無價值的"數字獎券",當所有敘事都圍繞空投預期展開,DePIN不過是Web3領域又一輪龐氏循環。
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看到一些不依賴硬件銷售,不僅僅靠講故事,而是依靠真實使用場景和實際收入生存下來的DePIN項目。只有這樣,DePIN才能真正實現其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願景,爲Web3的發展做出實質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