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風險隱現 比特幣或進入高位震蕩期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結構性風險隱藏於增長信號與資金熱潮之下,市場或進入高位震蕩期

  • **宏觀面溫和:**評級下調、稅收政策變動引發市場風險偏好下降,黃金大漲
  • **資金動向:**穩定幣與ETF資金流入,新增買盤強勁,但市場避險情緒上升,持續性有待觀察
  • **價格與動能背離:**比特幣漲,資金、場外溢價、ETF同步升溫,回調風險增加
  • **策略建議:**以防守爲先,關注比特幣10.3萬美元支撐位和主要加密資產相對強弱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一、宏觀與市場環境

評級下調、稅收政策變動推高美債收益率,引發股市和加密市場波動。

股市可能回調,科技股承壓,金融和國防板塊相對抗跌;加密貨幣或跌向支撐位,需關注貨幣政策信號。

財政刺激和降息利好股市和加密貨幣,但需警惕赤字擴大和美元地位風險。

若貨幣政策轉向寬松且美元霸權穩固,市場將持續上行;否則需增加非美元資產配置。

策略:增持主流加密貨幣,動態調整全球資產配置。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二、資金流向分析 & 主流幣市場結構

外部資金流

  • **ETF資金:**本週流入28億美元,流入量大幅增加
  • **穩定幣:**本週增發23億,日均3.21億,處於較高水平

場內情緒指標

  • **場外溢價:**穩定幣溢價持續上升

比特幣

  • **技術面:**市場處於震蕩上行區間
  • **鏈上籌碼分布:**10.3萬美元以上籌碼增強

以太坊

**走勢弱於比特幣,**以太坊/比特幣維持震蕩,資金持續回流至比特幣主導。

**鏈上異動:**活躍地址上升,可能預示階段性築底完成。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宏觀經濟復盤

評級下調對市場的影響

背景:

2025年5月16日,一家評級機構將美國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1,理由是債務規模激增(36萬億美元,佔GDP 122%)和利息支出高企(佔GDP 3%)。這是繼2011年和2023年後,美國失去三大評級機構AAA評級。降評疊加稅收政策變動,短期內加劇美債市場波動。

歷史回顧:

  • 2011年:避險情緒推高美債需求,10年期收益率跌至1.7%。
  • 2023年:發債增加導致賣壓,收益率升至4.9%,後震蕩。
  • 2025年:類似2023年,降評及政策不確定性推高收益率(30年期已破5%),短期賣壓持續。

供給面:

  • 到期壓力低:5-6月美債到期高峯多爲短期國庫券(佔比80%),4%收益率吸引買盤,展延風險小。
  • 發債壓力大:新政策將擴大發債,推高供給,收益率或進一步上升。

需求面:

  • 短期:貨幣政策轉向(每25基點節省約900億美元利息)及停止縮表可提振需求,降低收益率。
  • 長期:美債需求依賴美元霸權,需維持美元國際地位以確保剛性買盤。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對股市和加密貨幣的影響

短期影響(至2025年7月)

1. 股市

  • 波動加劇:評級下調加劇市場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疊加稅收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引發避險情緒升溫。債務上限調升導致美債供給增加,推高收益率(30年期已破5%),提高企業融資成本。
  • 板塊分化:

受壓板塊:科技股和高估值成長股對利率敏感,收益率上升將壓低估值(如主要科技股,市盈率高企)。消費品和零售業可能因關稅推高成本而承壓。

受益板塊:金融板塊受益於高利率環境,國防和能源板塊因政策支出增加而可能表現較強。

  • 政策信號:若7月貨幣政策轉向或停止縮表,可能緩解市場壓力,提振股市,尤其是中小盤股。

策略:

  • 減持高估值科技股,關注金融、國防和能源板塊。
  • 動態關注政策信號,準備捕捉寬松預期下的反彈機會。
  • 配置防御性資產(如消費必需品ETF或黃金)以對沖波動。

2. 加密貨幣

  • 利率壓力:美債收益率上升使無收益資產吸引力下降,資金可能流向高收益國庫券(4%收益率)。
  • 潛在利好:若7月暗示貨幣政策轉向,加密市場可能提前反彈,因寬松預期利好風險資產。去中心化金融項目可能因避險需求而吸引部分資金。

策略:

  • 若政策釋放寬松信號,可考慮增持主流加密貨幣或DeFi代幣。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二、長期影響(2025年後)

1. 股市

  • 政策驅動:新政策的減稅和支出增加將刺激經濟增長,利好股市整體表現。若關稅收入有效抵消赤字,市場對財政惡化的擔憂將緩解,支撐牛市延續。
  • 利率與估值:貨幣政策轉向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振高成長板塊。但若赤字持續擴大且維持高利率,估值壓力將限制漲空間。
  • 美元影響:股市長期表現依賴美元國際地位。若美元霸權穩固,外資流入將支撐股市;若美元地位動搖,資本外流可能拖累市場。

2. 加密貨幣

  • 寬松政策利好:若持續貨幣寬松,流動性增加將推動加密貨幣漲,類似2020-2021年牛市。長期看,比特幣可能突破15萬美元。
  • 監管與採用:若政府對加密友好,可能推動機構採用,利好市場。但若財政惡化導致美元信任危機,加密貨幣可能作爲避險資產獲資金流入。
  • 風險因素:若推遲政策轉向或美元霸權受挑戰,加密市場可能因風險偏好下降而波動加劇。

策略:

  • 長期持有主流加密貨幣,關注鏈上數據(如活躍地址、交易量)以判斷趨勢。
  • 分散投資至潛力項目(如Layer解決方案、Web3),規避單一資產風險。
  • 若美元地位動搖,增加比特幣配置作爲對沖。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二. 鏈上數據分析

1.本週影響行情的中短期行情數據變化

1.1 穩定幣資金流動情況

本週(5月16日至5月26日),穩定幣總量小幅增長至2135.96億,增發量23.4億,較前期有明顯回升,回升的時間段主要來自於本週的後半段,相對於穩定幣總量(2135.96億)來說,23.4億約爲1.1% 的增量,屬於相對明顯回升。對於小市值幣種來說,是一個積極的邊際變化。增發意味着有更多的"準備投入加密市場的購買力"被鑄造出來。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1.2 ETF資金流動情況

本週比特幣ETF出現大額流入,流入28億美元,這是一個強烈的資金信號,說明機構投資者重新看多比特幣。我們估算ETF可能購買的比特幣數量雖略低於4/21那一周的33462枚,但大幅高於前幾周(尤其是上周的5849枚),說明有實質性買入,價格走勢與資金一致性良好。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1.3 場外折溢價

本週USDT和USDC場外溢價雙雙略有小幅度回升,已經回升至100%水平,表明市場上穩定幣需求重新上升。結合穩定幣數據,不只是鏈上數據表現樂觀,場外資金流入同樣略有回暖趨勢。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1.4 機構購買

本輪漲(4.14開始),某機構購買了48045個比特幣,共花費約45.469億美元,我們可以結合上面的穩定幣數據和ETF數據,可以看出,這也成爲了本輪漲重要的資金驅動渠道。而且從去年相對高位開始的購買的頻率都相比23年-24年有明顯提升。目前該機構的成本提升到69726美元,接近4月份的低點。從分析的角度,該機構已經成爲影響市場的重要力量,後期要加強相關數據監控。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1.5 交易所餘額

本輪漲過程的後半段,也就是價格在95000的時候,市場出現比特幣和以太坊雙雙持續被提離交易所的情況,顯示投資者不願出售。特別是以太坊,在逼空漲後(到2500),有資金快速撤離交易所,釋放強烈的"鎖倉意圖",顯示了投資者重新積累信心,其實也是支撐本輪後半段漲的重要力量。不過要注意當前,餘額減少的速度有所放緩,密切關注交易所的流動性是否會被繼續擠壓。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2.本週影響行情的中期行情數據變化

2.1持幣地址持幣佔比和URPD

本週持幣地址持幣佔比這個數據表現的變化並不是特別大,尤其是100-1K的地址也沒有繼續明顯增持。URPD呈現出相對健康的柱體結構,從這兩個數據來看,並沒有給出異動的數據。

數據層面,本週的資金面和鏈上數據面其實表現的不錯,加上K線的走勢相對流暢,整體階段還是定性爲強勢狀態(除非下周有破壞性調整),下周即使調整,也不能預判性的、想當然的認爲一定會調整多深。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

![市場觀察週報:宏觀擾動加劇波動,資金熱潮難掩結構性風險](https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wrekt_but_learningvip
· 07-06 23:39
看空了一波又亏麻了
回復0
纸手恐慌侠vip
· 07-06 23:38
啥都不说了 抄底去了!
回復0
Ser_Liquidatedvip
· 07-06 23:14
又开始打投机战了 慌啥
回復0
LiquidityWitchvip
· 07-06 23:12
黑暗池又在低语……市场正在酝酿一种邪恶的波动药水。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