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科技趣聞:兩岸和平大使館長表示中國根本不禁翻牆、只要用 VPN 就什麼都可以看
台灣知名網紅陳之漢 AKA 館長日前結束赴中國上海的行程,之後在社群平台上大方分享其旅途所見所聞,他在直播後接受媒體訪問時爽嗨說道:中國根本不禁止翻牆,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館長強調他此次訪中的身份為和平大使,無政治色彩與商業報酬,純粹出於個人好奇。他表示在中國期間,看到不少人能自由使用 Instagram、YouTube 等西方社群平台,因此認為所謂的「網路封鎖」只是傳言,然而,此說法迅速在台灣網路社群引起質疑,許多網友指出,在中國使用VPN 翻牆並非普遍合法,也非人人可得。立委沈伯洋打臉館長表示 VPN 就是翻牆。本文就來閒聊翻牆和 VPN 歷史,保證非任何 VPN 服務的業配文,純個人意見與社會觀察。
翻牆與 VPN
中文所指的「翻牆」原意為突破中國的防火長城(The Great Firewall)對海外網站的封鎖措施,翻牆能讓民眾繞過網路審查,進入全球其他國家的網際網路,翻牆出現於 2000 年代初期,當時中國政府正開始逐步封鎖境外網路媒體像是 Facebook、Twitter 與 Google 這類西方國家與他國常用的社交媒體與搜索引擎,中國網民可以透過使用 VPN 和其他技術技巧性連接到境外伺服器,成為中國人繞過封鎖獲取更多世界資訊的「對策」。
VPN 技術本身最早源於企業需求,用來讓遠端員工安全連線回公司內部網路。隨著網路審查加劇,VPN 被廣泛應用於繞過審查制度,2017 年,中國官方開始打擊未經許可的 VPN 服務,要求境內電信商、雲端業者封鎖未審核的 VPN 工具,並對相關業者祭出罰款或撤照處分。
近年來,中國進一步強化監控,包含透過深度封包檢測(DPI)技術識別 VPN 流量,並設立地方防火牆系統,如河南省自建網管平台,限制本地用戶翻牆行為。
儘管如此,仍有不少中國網民透過合法或灰色渠道繼續使用 VPN 。一線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地的科技從業者、國際公司員工及部分學生,可取得政府審核的商業 VPN 服務,形成所謂的「技術縫隙區」,這也可能是館長在短暫訪問期間觀察到的現象。
然而,這不代表翻牆在中國完全合法。2023年,中國網絡安全法明文指出,未經授權的網路工具屬違法使用,並列入嚴查重點。公民翻牆若被舉報,仍有遭受調查與處罰的風險。
VPN 是什麼?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直翻就是虛擬私人網際網路,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保有私密性的網路通訊協議。
1960 年代至 1980 年代:電腦網路的基礎時期
網路的概念起源於 ARPANET,這是由美國國防部所開發、被視為現代網際網路的前身。隨著網路規模的擴大,資訊安全與資料完整性逐漸成為重要課題,尤其是在處理政府與企業的機密通訊時更為關鍵。
1990 年代:VPN 技術的誕生
1996 年,微軟員工 Gurdeep Singh-Pall 開發出名為 PPTP( Peer-to-Peer Tunneling Protocol 點對點通道協議)的通訊協定。 PPTP 允許資料能夠透過公共網路(如網際網路)以加密方式傳輸,這也成為現代 VPN 的雛形,它的主要目的是讓員工能夠安全地遠端連線進入公司內部網路,這也是 VPN 最初的應用場景。
2000 年代:企業 VPN 走向主流
隨著企業全球化的腳步加快,遠端工作的安全需求也迅速成長。
此時,出現了更多進階的 VPN 協定,包括:IPSec(網際網路協定安全);L2TP(第二層通道協定);SSL/TLS(安全通訊層/傳輸層安全協定)
2010 年代:VPN 開始普及於個人與隱私用途
由於政府監控、地區限制與網路審查(例如中國的「防火長城」、美國的愛國者法案所進行個資收集等等),個人使用 VPN 的需求大增, VPN 開始廣泛用於:存取被封鎖的內容 、繞過網路審查 、保護個人身份與地理位置 、提升公共 Wi-Fi 的連線安全性
2020 年代至今:VPN 在政府監控與 AI 時代所扮演的角色
在這個監控技術與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時代,VPN 已成為維護數位人權、資安防護與網路自由的核心工具。不過,在一些威權國家,VPN 仍面臨政府封鎖或限制使用與法規打壓。
館長言論或許出自於個人經驗,但也突顯出許多台灣人普遍對於翻牆和 VPN 的運作毫無概念。在台灣,所有人都可以在政論節目和社群媒體上暢所欲言,批評政府和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因為現在的台灣早就給予了人民最基本的言論自由。大部分的民眾不用付費使用 VPN 也可以瀏覽其他國家的公開網路,不需要特別繞道也能自由閱讀紐約時報、BBC,甚至登入 Facebook、Telegram、Twitter 或是觀看 YouTube 上涉及中國議題的敏感內容。
這樣的資訊自由,在許多極權國家仍屬奢侈。對比之下,中國網民仍須設法突破防火牆找尋自己想得到的資訊,但這些行為往往遊走於技術與法律的灰色地帶中進行,且風險自負,在這種對照之下,館長的發言無疑的毫無考量中國民眾在現實社會中所面對的限制。
這篇文章 科技趣聞:兩岸和平大使館長表示中國根本不禁翻牆、只要用 VPN 就什麼都可以看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