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中的隱性失業?近30天僅12% 以太坊和25% Solana協議有收入

以太坊與Solana的協議閒置現象“隱性失業”指的是表面上看似就業的勞動力,其實並未爲經濟做出實質貢獻。類似的現象可以在頂級智能合約區塊鏈上找到,尤其是以太坊和Solana等平台,其中大量去中心化協議未能產生任何收益。本文分析了這些區塊鏈上“幽靈數字城市”式的閒置協議如何增加網路的存儲負擔、帶來安全風險,並降低整體經濟效率。

根據DeFiLlama的數據,以太坊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合約區塊鏈,托管着1271個協議。然而,在過去30天中,令人震驚的是,88%的協議(即1121個項目)並未產生任何收入。與此類似,以太坊的競爭對手Solana,雖然生態系統較小,托管了264個協議,但其中75%的協議在過去幾天內也沒有產生收益。

這意味着,盡管以太坊和Solana托管了大量協議,但其中只有少數在近期內捕捉到任何經濟價值,類似於那部分領取薪水卻不貢獻產出的勞動力,或是那些無法產生經濟回報的幽靈城市。

智能合約區塊鏈的潛在問題

  1. 存儲負擔 每個智能合約,無論是否活躍,都會被永久存儲在區塊鏈上。這些不可變的數據增加了區塊鏈的體積,所有網路節點必須存儲和維護這些歷史記錄。隨着合約數量的增加,運行節點所需的存儲和帶寬也不斷上升。雖然單個不活躍合約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成千上萬個“幽靈協議”會隨時間推移增加網路的長期運營成本。
  2. 安全與漏洞風險 大量不活躍或廢棄的合約形成了更大的攻擊面。即便某個智能合約已不再使用,它仍可能含有漏洞,一旦被利用,可能對生態系統的其他部分或鎖倉的資金造成不可預見的後果。這爲網路帶來了系統性風險,安全研究人員和審計人員必須持續監控這些風險。
  3. 經濟低效 這正是“隱性失業”類比最爲貼切的地方。盡管這些項目沒有直接導致網路擁堵,但它們代表了資本和開發者時間的集體浪費,這些投入並未創造出網路上有生產力的資產。用於部署這些項目的資金、時間和精力實際上被鎖定在非生產狀態,這拖慢了整個生態系統的效率。
  4. 用戶體驗的障礙 大量的閒置項目可能使得新用戶很難找到並信任真正活躍的協議。瀏覽一堆已經失敗或廢棄的項目會讓人感到困惑,且可能降低整體用戶體驗。

結語: 區塊鏈上大量無收益協議的存在,不僅增加了網路的存儲負擔、帶來了安全風險,還導致了經濟效率的低下。類似於“幽靈城市”,這些無產出的智能合約協議代表了開發者的時間和資本浪費,拖慢了整個區塊鏈生態的前進步伐。

ETH0.5%
SOL-4.3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