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線圖(又稱蠟燭圖),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的米市交易,現已被現代金融市場廣泛採用。每一根 K 線代表特定時段內的價格變動(例如 1 分鐘、1 小時、1 天、1 週等)。K 線圖主要包含下列資訊:
開盤價(Open)
最高價(High)
最低價(Low)
收盤價(Close)
(K 線圖/蠟燭圖的基本結構)
這四個價格共同定義一根 K 線的形態:
紅 K(陽線):收盤價高於開盤價,表示上漲。
綠 K(陰線):收盤價低於開盤價,表示下跌。
K 線的主體稱為實體(Body),上下延伸的細線分為上影線、下影線(Wick),分別對應市場的波動範圍。
舉例說明:
若一根紅 K(陽線)下影線很長,表示該時段內雖曾大幅下跌,但最終收回並收高,顯示多方力量強勁,買盤進場。
相對地,若為綠 K(陰線)且上影線特別長,代表市場雖曾上攻,但賣壓沉重,最終收低,空方佔上風。
此外,上下影線的長短及實體的比例,有助判斷是試探性波動還是趨勢反轉。
錘子線(Hammer):長下影線、短實體,常見於下跌趨勢底部。此型態顯示多方進場,反彈機率提高。
流星線(Shooting Star):長上影線、短實體,常出現於漲勢末端。此型態代表上攻力道不足,可能反轉下跌。
吞噬型態(Engulfing):後一根 K 線實體完全包覆前一根。此型態暗示多空轉折訊號明顯,應依其方向判斷趨勢。
十字線(Doji):開盤價與收盤價幾乎相等。此型態意味多空膠著,市場可能盤整或即將變盤。
三連紅/三連黑:連續三根紅 K(陽線)或三根綠 K(陰線)。此現象代表趨勢強勁且持續,但也可能出現拉抬後的反轉。
(錘子線型態)
這些型態並非絕對預測依據,而是判斷機率趨勢的重要輔助工具。
僅觀察 K 線圖容易只看到表象,忽略背後力道。若結合成交量分析,可更準確判斷趨勢是否有資金支撐:
量增價漲:多方動能強,為健康上升趨勢。
量縮價跌:空方無力,反彈可能性增加。
爆量轉折:可能為主力出貨或吸籌,需特別警覺。
在 Web3 市場中,尤其是流動性較低的代幣,量價關係分析更為關鍵。
日線/週線:適合掌握中長期趨勢與進出場布局時機。
4 小時線/1 小時線:波段交易者用於設定停損/停利區間。
15 分/5 分 K 線:適合短線或高頻交易者追蹤資金動向。
結合多週期分析可大幅提升策略勝率。例如,先以日線掌握大趨勢,再用 4 小時線尋找進場時機,最後以 15 分 K 線確認轉折訊號。
K 線圖並非預言書,而是市場行為的紀錄,用於理解現況,無法保證未來。
切勿僅看單一 K 線就貿然進場,應結合趨勢、成交量與型態結構綜合判斷。
小型幣種或 meme 幣(迷因幣)K 線圖易受操控,建議同步觀察鏈上交易行為以確認真假突破。
務必設立風險控管:即使判斷正確,也要設停損,避免單次誤判損傷本金。
如欲瞭解更多 Web3 相關內容,歡迎點擊註冊:https://www.gate.com/
K 線圖如同市場的情緒錄影帶,能夠還原當下多空博弈。不論是 NFT 玩家、DeFi 專家,或 Layer 2 研究者,只要涉及資產交易,學會判讀 K 線圖都是 Web3 基礎能力。真正掌握 K 線圖的人,不僅觀察到價格波動,更能從紅綠蠟燭之間,看見市場的邏輯、情緒與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