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其他國家穩定幣監管
全球範圍內,穩定幣(Stablecoins)的監管框架因國家而異,各國根據其金融體系、經濟環境和政策目標制定了不同的監管措施。以下是對主要國家和地區穩定幣監管現狀的詳細分析,結合《GENIUS法案》背景,探討其與其他國家監管的異同點,以及對全球加密市場的潛在影響。分析基於截至2025年7月的最新信息。1. 歐洲聯盟(歐盟)監管框架: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框架》(MiCA)是全球首個全面的加密資產監管法規,已於2023年6月通過,並於2024年12月全面實施。 核心要求:穩定幣被分爲資產支持代幣(Asset-Referenced Tokens, ART)和電子貨幣代幣(E-Money Tokens, EMT),需滿足嚴格的儲備、透明度和流動性要求。 發行商必須獲得歐盟銀行或電子貨幣機構(EMI)的許可,並在歐盟內托管儲備資產。 大型發行商(如市值超10億歐元)需遵守更嚴格的交易限額和資本要求。 要求定期披露儲備構成並接受審計,防止類似Terra/Luna崩盤的事件。 案例:Circle(USDC發行商)於2023年3月申請法國EMI許可,並於2024年5月獲得批準,成爲MiCA合規的典範。 市場影響:正面:MiCA爲穩定幣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框架,增強了投資者信心,促進了跨境支付和DeFi應用的增長。 挑戰:嚴格的監管要求提高了合規成本,可能導致小型發行商退出市場,市場集中度上升。 與GENIUS法案的對比:MiCA更強調統一監管,GENIUS法案則允許州級靈活性,降低了準入門檻。 MiCA對儲備資產的托管要求更嚴格(必須在歐盟內),而GENIUS法案允許更廣泛的高質量資產(如美國國債)。 MiCA已全面實施,而GENIUS法案仍處於立法階段,進展較慢。 2. 香港監管框架:香港於2025年8月生效的《穩定幣條例草案》確立了其作爲亞洲加密友好中心的地位。核心要求:穩定幣發行商需向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申請牌照,預計初期僅3-4家機構獲批,申請機構已達50-60家。 穩定幣主要與港幣或美元掛鉤,鼓勵在本地和跨境支付中的應用。 監管採用“沙盒”模式,允許企業在受控環境中測試創新,同時需滿足反洗錢(AML)和反恐融資(CFT)要求。 香港還探索通過穩定幣推動人民幣數字化和國際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市場影響:正面:香港的開放政策吸引了全球發行商(如Tether計劃將總部遷至香港),推動其成爲亞洲加密中心。 挑戰:初期牌照審批嚴格,可能限制市場競爭;人民幣穩定幣的推廣面臨美元穩定幣的強勢競爭。 與GENIUS法案的對比:香港的“沙盒”模式與GENIUS法案的州級靈活性類似,但香港更強調快速審批和創新。 GENIUS法案專注於美元穩定幣的全球主導地位,而香港兼顧港幣和人民幣國際化。 香港的監管框架已進入實施階段,進度快於GENIUS法案。 3. 新加坡監管框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將穩定幣視爲數字支付代幣(Digital Payment Tokens),受《支付服務法》(Payment Services Act)監管。 核心要求:發行商需持有MAS頒發的支付機構許可,確保1:1儲備支持(現金或高流動性資產)。 強調反洗錢和反恐融資合規,需定期報告交易數據。 支持創新的監管沙盒機制,允許企業在測試階段豁免部分監管要求。 市場影響:正面:新加坡的監管平衡了創新與合規,吸引了Circle、Paxos等發行商設立區域總部。 挑戰:高合規成本可能限制小型發行商的進入,市場主要由大玩家主導。 與GENIUS法案的對比:新加坡的監管更集中於中央機構(MAS),而GENIUS法案分權至州級,靈活性更高。 新加坡已建立成熟的監管生態,而GENIUS法案仍需克服立法障礙。 兩者均強調儲備透明度,但GENIUS法案對大型發行商的聯邦監管更嚴格(如由联准会和OCC監督)。 4. 日本監管框架:日本金融廳(FSA)通過《支付服務法》修訂案監管穩定幣,視其爲電子支付工具。 核心要求:發行商需持有銀行或信托公司牌照,儲備資產需存放在日本銀行。 穩定幣需與日元掛鉤,美元穩定幣需額外合規審查。 嚴格的反洗錢和反恐融資要求,交易需可追溯。 市場影響:正面:日本的監管框架爲穩定幣提供了合法地位,促進了其在支付和DeFi領域的應用。 挑戰:對美元穩定幣的額外審查可能限制其市場滲透,國內日元穩定幣發展有限。 與GENIUS法案的對比:日本的監管更傾向於保護本幣(日元),而GENIUS法案旨在鞏固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 日本的監管已成熟實施,而GENIUS法案仍面臨政治分歧,短期內難通過。 兩者均強調1:1儲備和透明度,但GENIUS法案對算法穩定幣的研究要求更明確。 5. 英國監管框架:英國金融行爲監管局(FCA)要求所有提供數字貨幣服務的公司註冊並遵守反洗錢和反恐融資要求。英國正在制定專門的穩定幣監管法規,預計2025年底前出臺。 核心要求:穩定幣發行商需獲得FCA授權,儲備資產需透明並接受審計。 英格蘭銀行表示將放寬對穩定幣發行商的限制,以促進支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時確保金融穩定。 重點支持跨境支付和零售場景的穩定幣應用。 市場影響:正面:寬松的監管環境可能吸引發行商進入英國市場,推動倫敦作爲加密中心的地位。 挑戰:法規尚未完全成型,短期內存在不確定性;對非英鎊穩定幣的監管可能較爲嚴格。 與GENIUS法案的對比:英國的監管更注重支付場景的創新,GENIUS法案則強調美元穩定幣的全球競爭力。 兩者均允許一定程度的監管靈活性,但GENIUS法案的州級分權更具特色。 英國的監管框架仍在制定中,與GENIUS法案的立法進度類似。 6. 新興市場(以巴西、阿根廷、尼日利亞爲例)巴西:監管現狀:巴西中央銀行將穩定幣視爲金融資產,計劃制定專門監管框架,支持其在跨境支付和匯款中的應用。2023年,巴西加密貨幣進口額增長45%,穩定幣需求激增。 市場影響:穩定幣在巴西被用作抗通脹和跨境支付工具,監管的推進可能進一步推動其普及。 與GENIUS法案的對比:巴西的監管尚在起步階段,GENIUS法案的框架更成熟,但巴西更注重本地需求,而GENIUS法案聚焦全球美元主導。 阿根廷:監管現狀:阿根廷因高通脹和貨幣貶值,穩定幣(尤其是美元穩定幣)使用率高,但尚未形成具體監管框架。 市場影響:美元穩定幣爲居民提供了財富保值手段,監管缺失可能導致非法交易風險。 與GENIUS法案的對比:阿根廷缺乏系統性監管,GENIUS法案的透明度要求可能爲其提供借鑑。 尼日利亞:監管現狀:尼日利亞於2021年推出央行數字貨幣(eNaira),但消費者更傾向於私營美元穩定幣,政府因此加強對加密交易所的監管。 市場影響:穩定幣在跨境支付和財富保值中需求旺盛,但監管打壓可能限制其發展。 與GENIUS法案的對比:尼日利亞傾向於通過CBDC替代穩定幣,而GENIUS法案支持私營穩定幣的發展。 7. 中國監管框架:中國對穩定幣和加密貨幣採取嚴格禁令,禁止其交易和發行,重點發展央行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 核心要求:穩定幣被視爲對貨幣主權的威脅,禁止任何機構發行或交易。 數字人民幣被定位爲區塊鏈技術的替代方案,強調政府控制和金融穩定。 市場影響:限制:中國市場的穩定幣活動轉入地下,限制了其在支付和DeFi中的應用。 機會: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可能爲其他國家提供CBDC與穩定幣競爭的案例。 與GENIUS法案的對比:中國完全禁止穩定幣,而GENIUS法案鼓勵私營穩定幣的合規發展。 GENIUS法案的透明度和審計要求與中國的嚴格控制形成鮮明對比。 香港的穩定幣監管(支持人民幣國際化)與內地政策形成差異化策略。 8. 其他國家列支敦士登:自2020年起實施《區塊鏈法案》(TVTG),爲穩定幣提供全面監管框架,MiCA實施後將進一步整合。要求儲備透明、發行商許可和消費者保護。 迪拜(阿聯酋):迪拜金融服務局(DFSA)近期批準了美元穩定幣,鼓勵其在支付和投資中的應用,監管框架與香港類似,注重創新。 印度:尚未制定穩定幣監管框架,視其爲貨幣主權威脅,可能導致“美元化”。監管環境不明朗,限制了市場發展。 韓國:近期暫停了央行數字貨幣試點,轉而支持商業銀行開發韓元穩定幣,顯示出對私營穩定幣的開放態度。 9. 全球趨勢與GENIUS法案的比較共同點:儲備透明度:全球大多數監管框架(如MiCA、新加坡、日本)均要求穩定幣1:1儲備支持,並定期審計,與GENIUS法案一致。 反洗錢和反恐融資:各國均強調AML/CFT合規,GENIUS法案也要求發行商遵守美國財政部的FinCEN規定。 消費者保護:保護用戶贖回權和資金安全是全球共識,GENIUS法案通過贖回機制和審計要求體現這一點。 不同點:監管靈活性:GENIUS法案的州級分權模式在全球較爲獨特,歐盟和日本更傾向於集中監管,香港和新加坡則採用沙盒模式。 貨幣主權:中國、印度等國擔憂穩定幣導致“美元化”,而GENIUS法案旨在強化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 實施進度:歐盟、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監管已實施或即將實施,而GENIUS法案仍受政治分歧阻礙,短期內難通過。 全球影響:全球98%的穩定幣與美元掛鉤,但80%的交易發生在海外,顯示出美元穩定幣的全球影響力。GENIUS法案若通過,可能進一步鞏固美國在穩定幣市場的領導地位。 其他國家(如香港、歐盟)通過監管吸引發行商,GENIUS法案的靈活性可能使其更具競爭力,但需加快立法進程以避免落後。 10. 對全球加密市場的潛在影響市場增長:全球穩定幣市場市值已超2000億美元,監管的清晰化(如MiCA、GENIUS法案)將推動其在支付、匯款和DeFi中的應用。 監管競爭:各國通過寬松或創新友好的監管吸引發行商,美國若通過GENIUS法案,可能重新奪回市場主導權。 美元主導地位:GENIUS法案的通過將增強美元穩定幣的全球競爭力,但需警惕中國(數字人民幣)和歐盟(歐元穩定幣)的挑戰。 風險管理:全球監管趨於嚴格將減少市場操縱和欺詐風險(如Terra/Luna),但可能提高合規成本,影響小型發行商。 11. 結論與展望全球穩定幣監管呈現多元化格局,歐盟的MiCA、香港和新加坡的沙盒模式、日本的日元優先政策以及中國的禁令各有特色。GENIUS法案作爲美國穩定幣監管的核心提案,強調美元主導和州級靈活性,與全球趨勢在透明度和消費者保護上保持一致,但其立法進度落後於其他地區。若GENIUS法案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通過,將爲美國穩定幣市場注入信心,吸引全球發行商並鞏固美元的全球地位。然而,美國需加快立法步伐,以應對香港、歐盟等地的競爭。建議:發行商:密切關注GENIUS法案和MiCA的合規要求,優先選擇監管友好的地區(如香港、新加坡)作爲運營基地。 投資者:關注合規的穩定幣項目(如USDC、PYUSD),警惕監管不確定性帶來的短期波動。 政策制定者:借鑑歐盟和香港的經驗,平衡創新與風險,加快GENIUS法案的審議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