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以太坊從世界計算機到全球帳本的角色轉變
從計算樞紐到全球帳簿:以太坊的角色轉變
6月20日,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對某知名人士的一條推文作出回應,表示"以太坊一層是世界帳本"。這是Vitalik近期罕見地針對以太坊宏觀定位討論做出的表態。
在區塊鏈領域,每個公鏈通常都有其獨特的設計定位,這不僅決定了其技術架構,也塑造了其生態系統的特色。以太坊自誕生之日起,就立志成爲"世界計算機":一個能夠運行各種智能合約、支持多樣化Web3應用的開放平台。Vitalik曾明確指出,以太坊不僅僅是一個支付網絡,更是一個通用的去中心化計算層。
那麼,從"世界計算機"到"世界帳本",以太坊的定位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演變?
以太坊:堅守世界計算機的初心
回顧以太坊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其主要方向雖然沒有經歷劇烈的轉變,但一直在動態演進中:
自2016年以來,隨着市場週期的演進,以太坊作爲智能合約平台的領頭羊,推動了大量鏈上應用的誕生。從ERC20到DeFi,再到NFT與區塊鏈遊戲,每一輪熱點都彰顯了"鏈上計算力"的魅力。
智能合約一直是以太坊的核心,這也是爲什麼Vitalik多次強調,以太坊是一個去中心化應用平台,旨在承載各種Web3原生邏輯,而不僅僅是資產轉帳。然而,現實中也存在一些矛盾。
最受詬病的莫過於曾經的高Gas費、低TPS等性能問題,這限制了復雜計算邏輯的大規模落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從2020年開始,Rollup技術逐步興起,經過幾年的發展,以太坊逐步確立了"L1+L2"的分層結構。
在這種架構下,尤其是近兩年來,越來越多跡象表明,以太坊正在顯露出成爲一個可信、穩定、主權級別的"世界帳本"的潛質。
L1+L2分工下的定位重構
如今,以太坊生態內部已經形成了一種清晰的分工模式,即主網負責提供安全和最終結算的基礎設施保障,而L2則承載大部分高頻交易和用戶操作。
這種分工既提高了系統的擴展性,也進一步強化了ETH的價值捕獲邏輯,自然而然地將以太坊主網推向一個"全球去中心化帳本"的定位。L2網路越多、越成功,生態越繁榮,以太坊主網作爲統一大帳本的價值就越高。
畢竟,所有L2網路都依賴它作爲"央行"級別的結算層。
某Web3研究員指出,EIP-1559無疑是以太坊定位轉折的關鍵節點。它不僅引入了Base Fee和燃燒機制,更深層地重塑了以太坊的價值捕獲方式,使得以太坊不再依賴主網上的大量交易所帶來的Gas收入,而是轉向依靠L2實現持續"納稅"。
換句話說,過去用戶是主網的直接客戶,現在則變成了L2各自代理運營,負責向用戶提供服務、收取手續費,最終"上繳"費用,向主網換取結算權,這一機制設計很像歷史上的"包稅人制度":
可以說,以太坊沒有放棄"世界計算機"的願景,只不過L1+L2的分工架構與發展路徑,正在引導它先成爲"世界帳本"。
"世界帳本"的現實主義落地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角度是,每一輪ETH的價值爆發,其實都源於主網作爲帳本角色的"被用起來"。
2017年ERC20浪潮是發行Token的清結算層,2020年DeFi熱潮則是智能合約組合下的資金結算平台,而近期若因美股代幣化、實物資產上鏈等金融資產上鏈再次爆發,以太坊仍將是那個可信帳本。
對傳統金融而言,計算能力固然重要,但真正決定是否遷移上鏈的,始終是帳本的"信任、最終性與安全性"——這是合規資產最核心的落腳點。
這也是爲什麼一些交易平台紛紛選擇基於某些L2推出美股代幣交易服務,背後不僅是對Rollup架構性能的認可,更重要的是,這些交易最終都將回歸以太坊主網完成結算。
這也表明現有L2方案的性能、安全與合規能力,已足以承接傳統金融核心資產的交易需求。某種意義上講,這輪"美股上鏈"浪潮,實際強化了以太坊作爲全球金融清結算基礎設施的定位,進一步驗證了其"世界帳本"角色的可行性與現實需求。
這才是以太坊從"世界計算機"邁向"世界帳本"的現實主義演進路徑——它不再僅僅承諾未來的鏈上應用圖景,而是被越來越多現實世界的主流資產選擇作爲結算終點。
從這個角度看,這類趨勢不僅是對以太坊L1的價值確認,也會深刻重構L2的價值捕獲邏輯,推動整個以太坊生態在技術與金融基礎設施之間真正接軌。
總的來說,那些真正能推動這條鏈走向億級用戶的敘事,不僅僅是以太坊可以做什麼,更在於:現實世界願意用以太坊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