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DAO愤怒退出机制:概念演变与适用性解析
"愤怒退出":DAO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
"愤怒退出"这个术语在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领域中变得越来越常见。随着DAO的发展,一些组织开始面临分裂、创始人离开甚至清算的情况,使得这个概念频繁出现在各种报道中。然而,许多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甚至一些专业媒体也经常使用不当。
概念的起源
2019年以太坊丹佛大会上,一个用于创建捐赠型DAO的协议Moloch v1问世。与其他复杂的DAO操作系统相比,Moloch v1协议的核心代码仅有400多行,简洁而易于理解和使用。它允许人们方便地汇集资金并共同管理。
在DAO的治理中,少数意见无法避免。通常,决策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这也带来了风险:多数派可能滥用优势,侵犯少数派利益。为了防范这种风险,Moloch协议引入了"愤怒退出"机制。
"愤怒退出"的运作方式
当一个成员反对某项提案,即使投了反对票,提案仍可能通过。在Moloch协议中,提案从投票通过到执行之间有7天的宽限期。在此期间,投反对票的成员如不愿意自己的资金用于该项目,可以选择"愤怒退出",在提案执行前取回自己在合约中的剩余权益。
"愤怒退出"有几个关键特征:
一个隐含的前提是,成员需要对DAO财库有直接、可追溯的历史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从合约代码层面公平确认剩余权益,实现退出。
概念的演变
Moloch v1协议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功能仅限于协调捐款。随后,Moloch v2问世,增加了一系列功能,支持共同投资,开拓了更广泛的商业领域。
基于Moloch V2框架及其变种构建的投资DAO也支持"愤怒退出",但情况变得更加复杂。v2是投资协议,已投资的资金换成了股权或Token权益,这部分权益不能因"愤怒退出"而作废。因此,v2版本的"愤怒退出"涉及历史权益的确认和拆分,在代码和细节上都比v1复杂得多。
"愤怒退出"的适用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DAO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并不满足实行"愤怒退出"的基本条件。许多DAO成员并未直接向财库注入资金,因此成员资格与财库余额无直接联系,"愤怒退出"的适用场景相当有限。
我们确实看到过DAO创始人提议"愤怒退出",但这种"退出"通常只是形式上的,实际上是各方协商的结果。除非创始人的权益与DAO财库中的资金有明确对应关系或约定,否则他在退出时也无权提取资金。
Nouns DAO是个特例,它经历了一次分叉,新合约支持了"愤怒退出"功能。Nouns DAO之所以能这么做,主要是因为它本质上更像一个捐赠型DAO:每次Nouns拍卖成交都为财库带来直接可追踪的资金。
结语
"愤怒退出"这个概念的演变反映了技术和文化的交融与进化。每一次创新和误解都推动了DAO领域的思考和改进。今天,我们讨论的"愤怒退出"已不再是其初始样貌,而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演化的制度创新。
DAO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组织模型,正处于发展早期。它面临的每个问题都引导我们探索和定义未来数字社会的运作机制。"愤怒退出"不仅是一个功能,更代表着对自由、公正和共同体权益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