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正式启动!
🎮 本期聚焦:Yooldo Games (ESPORTS)
✍️ 分享独特见解 + 参与互动推广,若同步参与 Gate 第 286 期 Launchpool、CandyDrop 或 Alpha 活动,即可获得任意奖励资格!
💡 内容创作 + 空投参与 = 双重加分,大奖候选人就是你!
💰总奖池:4,464 枚 $ESPORTS
🏆 一等奖(1名):964 枚
🥈 二等奖(5名):每人 400 枚
🥉 三等奖(10名):每人 150 枚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不少于 300 字的原创文章
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每篇文章需 ≥3 个互动(点赞 / 评论 / 转发)
发布参与 Launchpool / CandyDrop / Alpha 任一活动的截图,作为获奖资格凭证
同步转发至 X(推特)可增加获奖概率,标签:#GateSquare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907
🎯 双倍奖励机会:参与第 286 期 Launchpool!
质押 BTC 或 ESPORTS,瓜分 803,571 枚 $ESPORTS,每小时发放
时间:7 月 21 日 20:00 – 7 月 25 日 20:00(UTC+8)
🧠 写作方向建议:
Yooldo
这个世代,除了「去中心化」这个大趋势,更重要的是学会摒弃线性思维。而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时间上的线性思维」。
时间的流逝是恒定的(这里当然不谈广义或狭义相对论)。有人花数年埋头打磨一个项目;也有人每天追赶下一秒刚上线的新币。有人二十岁不到便自称顶尖交易员;也有人刚过三十岁就说自己「老了」,跟不上币圈变化。
我每次回大学分享,都觉得自己能分享的不多,因为我走的不是一条线性的职业直路。如果同学们照本宣科地去实践,结果多半是白费力气。但现在回看,也正是这条非线性的路,才把我带到了今天的 Gate。
三十岁那年决定去澳洲玩一年,却是在二十九岁才赶上学会游泳。在那里学了潜水、冲浪。现在每次去到海边,总是第一个跳下水的人。
十七岁时就拿着吉他,在伊利沙伯体育馆和高山剧场吵吵闹闹地表演;四十岁之后才开始学钢琴,就只学一首 Hans Zimmer 的《Day One》。(「不怕练一万招的人,就怕一招练一万遍的人。」)
四十多岁再次踩上滑板,为 Gate 拍了个视频;而我上一次玩滑板,已经是二十五年前。
二十二岁出版了第一本书,当时觉得写书是件容易事;现在再写书,反而有点力不从心。
二十五岁完成了一个半马拉松,那时候其实是极度厌恶跑步;去年刚完成人生第一个马拉松,却开始有点享受长跑的乐趣。
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我都在殖民地下长大,从没正式学过普通话。直到二十八岁后,才真正开始开口说中文。
三十岁以后断断续续在 Duolingo 上学了十年德语,前阵子刚去慕尼黑,发现除了 Guten Morgen 和 Danke,几乎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但看得懂的词倒是不少。我想,就算再花十年也只多学一点点,至少我还有三十年的时间可用。
2008 年误打误撞开始接触摇摆舞,至今也十多年了。现在则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提起,怕市场部要我在 Gate 的活动中现场表演!
时间的流逝是恒定的,但时间轴上的势头、发展、机遇都是非线性的,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要跟着别人的步伐走。以学吉他为例,小时候有的是时间,但现在有的是无数免费的教学视频;再以人工智能为例,有人说自己有二十年开发经验,靠的是先行者优势。但二十年前的 AI 和现在的 AI 已经完全不同,一个只有五年经验的人,也可能比他们走得更远。
币圈更是如此:有人年轻时踩对赛道,早早实现财务自由,但缺乏实战经验,后劲不足;也有人这几年才从投行、科企转进来,却靠着人生历练与人脉,在圈内开创出另一片天地。
对后来者不亢,对先来者不卑。
唯一让我羡慕的,是年轻人一定能比我看得更远的未来。除此之外,大家在时间轴上各自游走,无分高低优劣。